文/梅子
現在,五六年級的孩子在教室是稀少族群,用五隻手指頭數得出來。
孩子離開之前都有過掙扎,一次一次都在打擊我面對高年級時如何貫徹「共學共遊」的決心。
因為升上高年級,
孩子的自主力提高了,可以自己回家自己運作。
或是
孩子在課業上未達標準,需要全面加強,喚回「好成績」的實力。
任何一個原因離開,我都拿不出「積極慰留」的態度來改變家長的決定,
因為我明白補習班與學校是完全不同的立場。
學校,孩子轉班非易事,
補習班,孩子換個選擇輕而易舉。
隨著孩子的離開,我已經漸漸釋懷,
明白珍惜「我」與「孩子」相處的當下,
知道自己是真心對待家長與孩子,
不逆初衷,以學習態度為首,即使抱著「期中/期末考後成績不達預期,便會離開」的壓力,
我們也希望學生可以「拿回自己在課業上的自主權」,
除了認份地完成學校老師每日功課之外,
也能為自己訂個標準,期許自己在課業上的表現。
我一向討厭參觀的家長這樣詢問:
你們是不是不管功課?
你們是不是只有玩?
這樣的問句一下子把我們所有老師每天與孩子「鬥智」的熱情瞬間澆熄。
我們當然會協助孩子功課,但是成績好壞不是我們的責任,因為考卷上的名字是他的,不是老師的。
我們當然會認真玩耍,少許複習進度之後,我們聚在一起討論單元主題、進行團體遊戲、甚至也要求孩子協助打掃教室環境。
我們像家一樣的期許自己跟孩子相處,
關心孩子的心理層面問題,有時比他的課業成績更令老師們困擾。
這一屆的四年級,有幾位是從小一就跟著梅子一起的元老,
我感念這幾位家長從我單槍匹馬的時候,就如此地信任我,給予我支持!
也感謝我這群好孩子,會玩也會讀書,個個都保有他們獨特的個性,
我不需擔心他們的特質被成績壓垮,當然家長也不需擔心。
為了這群四年級,我又給了自己無形的壓力。
我有點害怕失敗的高年級經驗會不會移轉到這群陪伴我好久好久的孩子,
於是,我下定決心自己帶高年級,交出櫃檯工作給我的夥伴,
雖然我已經有好久不出現在櫃檯跟所有接孩子的家長們哈啦、聊天,
但是我相信,如果需要溝通時,家長們一定可以聯繫到我,
而站在教學現場第一線才是我回饋家長最好的方式之一。
養成成功帶領高年級的帶班經歷,我在課業與活動中努力實踐。
雖然高年級的時間真的少得可憐,
我們依然很努力的在晚上六點前寫完功課,
如期進行六點之後的課程:
星期一:書法
星期二:數學
星期三:圓夢
星期四:歷史
星期五:彈性~
這樣的堅持當然也伴隨著成績壓力的,
但是我希望自己與這間教室,
是能讓孩子長大成人後還願意回想起的一段回憶,而不是唾棄。
之前因為決定分離而捨不得離去的孩子,
從去年又重新回到教室,
對於我是個莫大的鼓勵。
這麼多年以來,我只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鼓勵孩子發展天賦,盡全力展現他們頭腦的老師。
而這群大孩子的共學共遊,我始終沒有放棄!
我已經知道自己可以不讓即將升上五年級的孩子們失望了!